第251章 朱棣的盛赞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
新笔趣阁 >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> 第251章 朱棣的盛赞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51章 朱棣的盛赞

  第251章朱棣的盛赞

  应天府。

  郭家。

  六七十岁的武定侯郭英,早年跟随圣人起兵,大小五百余战,总计擒斩获俘人马一十七万余,身受七十余伤。

  郭英身长七尺,有勇有谋,擅长骑射,一表人才,为人克己,忠德品性深得圣心。

  在自家的家庙,也就是郭府东边的三间祠屋,祭品有羊一豕一,皆分四体熟荐。

  所有的器皿,都用的二品物件。

  郭家子弟立在堂前,郭英手捧正祔神主椟置于盘,执事者进馔,读祝者大声唱读。

  家中某某女,在某某年某某月日时分,受某某恩德云云,受封于燕王世子妃。

  家族的伯叔诸兄,站立于其前稍东,子弟们立于其后,主妇在西边,郭彩莲的母亲,以及其余女性长辈立于其前稍西,妇女立于后。

  一连串的礼仪之后,郭彩莲盛装缓行至前,家中长辈严肃的家训,类似操持家业,孝顺长辈,照顾子女,保持德孝云云。

  此时的郭彩莲,第一次在这种场合,成为视线的焦点,家族的期许,以及未来的期盼,乃至心中隐隐的幸福,让她脸色红白不定,努力保持镇定。

  至于和燕王府的媒妁之礼,由家中长辈负责,郭彩莲并不用出面,但是早已有人兴奋的讲给了她听。

  和燕王府的婚事,非常的幸运。

  如果晚上那么一个月,秦王去世的消息传来,原本反对不算激烈的部分朝臣,必然会掀起波浪。

  幸运的是,等秦王去世的消息传到应天府,郭家已经和燕王府定亲了。

  而这件事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运,郭英并不肯定。

  两个月后。

  在燕王府的人护送下,郭家女抵达北平,奉旨成婚,正式成为燕王府世子妃。

  当今皇帝赐婚封赏,写入宗室碟文,王府明媒正娶,掌世子妃印册,就算朱高炽反悔都不行的那种。

  第二日。

  郭彩莲早早的起身,在丫鬟们的服侍下洗漱,穿大妇礼服,离开世子府,前往王宫问安公婆。

  婚后的生活,没有少女想的那么浪漫,甚至有些古板,比起在家中的自由,反倒是显得受约束。

  可是每晚见到自己的丈夫,少女就觉得幸福。

  朱高炽在郭彩莲温软小手的伺候下,换了一身便服,看着犹小鹿般谨慎的少女,朱高炽交代了几句。

  “在世子府没那么多规矩,你可以随意些,不过呢,王府毕竟不同别家,盯着的人多,规矩是要有的。”

  “虽然父王和母妃不是苛刻的人,可你是不同的,做事要注意些分寸,最近多辛苦些,对你日后也有好处。”

  这么不善解人意的语言,在郭家陪嫁来的丫鬟们看来,世子一点也不怜香惜玉。

  她们家的小姐,何时受过这种委屈。

  郭家又不是什么阿猫阿狗的小门小户,家里也出过王妃呢,小姐的三姑姑就是辽王妃。

  郭彩莲很温顺。

  朱高炽说一句,她就应一句,仿佛很乖,一副逆来顺受的小媳妇模样。

  盯着郭彩莲一会,见她仿佛真的把自己的话听进去,朱高炽才停止了训诫。

  这小女子可不简单。

  现在不多上些规矩,日后容易闹出不少事,朱高炽最不喜欢事情超过他的控制。

  比如发展工业。

  他一定要制定好一整套的计划,环环相扣,力求不出任何意外,严格的按照他的规划进行。

  简而言之。

  他不喜欢意外。

  而他“一把年纪”了,对儿女之情并不放在心上,什么情呀爱的,能经过时间考验的不多。

  虽然喜欢郭彩莲的年轻与姿容,但要说对她的爱,非要准确的形容,朱高炽更看重郭彩莲的娘家。

  简而言之。

  对爱情没有幻想的朱高炽,在内院的年轻女性们看来,的确颇有些冷面世子的味道。

  大姐和二姐嫁了人,几位妹妹还小,两位弟弟没有成家,郭彩莲代替了朱玉英的角色。

  协助徐氏打理王府家业,照顾小姑子小叔叔们,还要出面接待各家女眷。

  加上初来乍到对王府的陌生,郭彩莲在朱高炽不在的时候,忍不住哭了几回。

  她想家了,可是恐怕这辈子都回不去了。

  朱高炽现在很忙。

  许多的事情已经迫在眉睫,仿佛一根鞭子在追赶,他要与时间赛跑,把工业发展推动到新的高度。

  不只是物质上的,精神层面更不能落后,相反,精神层面的建设,比物质层面的建设更为关键。

  北平大剧院。

  朱棣前来观看,朱高炽在一旁作陪,观众包括北平方方面面的首脑,有布政司官员,按察司官员,都司官员,长史府官员。

  各卫所的头脑,以及部分中级军官,还有中华重工的高层,可以说整个北平府的高层,大多数都在此。

  然后才是邀约的中下级官吏和军官,以及获奖的工人,和部分的大商人。

  北平大剧院,已经是北平的文化中心,引领社会民间风气的风向标,每当有轰动一时的新戏问世,都能改变百姓们的行为。

  书籍为主要文化传媒的时代,人们的行为被书籍的内容所引导。

  北平大剧院因为朱高炽的原因,不被当做下九流,被工人们所喜爱,那么大剧院的新戏,自然同样成为了引导精神文明的重要方式。

  大剧院的演员们,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。

  这是大剧院开院以来,第二次最隆重的时刻,在排戏的时候,剧院的院长,严肃的告诫演员们不能犯错。

  赵家寡妇获得了上台的机会,这是她一直以来努力的目标,可心愿达成的时候,她被吓住了。

  “换别人吧,我……我……我下一场戏上台。”赵家寡妇听到这么重要的场合让她上台,她吓的语无伦次。

  北平大剧院的院长,是中华重工特意从江淮请的戏班主,是当初第一次合作的那批戏班主中的一人。

  之所以如此大动干戈,是因为此人能摸透小王爷想要的东西,而此人也没有辜负朱高炽。

  在此人的推动下,北平大剧院的发展没有令人失望,做出了喜人的成绩。

  能超过别人,因为院长有一套识人的本领,任何新戏,他都能挑选出合适的演员。

  经过他的观察,新戏中救人士兵的妻子的角色,非常适合赵家寡妇,可以说非她莫属。

  “你没日没夜的练习,不就是为了登台?你怕什么呢。”剧院院长没有责骂,反而一脸的温和。

  赵家寡妇羞愧的说道:“我怕演不好。”

  “没有演不好的说法,只有角色合不合适。”剧院院长安慰道:“剧院的戏本来就是假的,观众来看的时候,就知道是假的了。”

  “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观众看戏的时候,忘记这是假的,怎么才能做到呢?让每个角色活起来,只有最合适的演员扮演,才能达到这个目的。”

  只有贴合角色的演员,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而不贴合角色的演员,哪怕用尽了全部的力气,也只能事倍功半。

  赵家寡妇很努力,有股聪明劲,加上现在的角色非常贴合,剧院院长相信她能演出成功。

  经过剧院院长的相劝,赵家寡妇终于打消了顾虑,全身心的投入新戏中。

  不只是她,每个角色都是剧院院长精挑细选的。

  这些演员们心无杂念,每日早早的来到大剧院,从早到晚忘我的排练。

  大剧院经过许久的发展,舞台布展,道具布置,灯光使用,乐器使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。

  十二平均律的原理下,大剧院请了老乐户们,发明出了不少新的乐器,让音乐更加的美妙。

  曲子和调子,历史的长河遗留下许多许多,有的可以直接拿来使用,有的可以当做素材改进。

  一首接一首的音乐被制作出来,甚至北平大剧院,出了名被人们称为音乐大师的年轻人。

  北平大剧院考虑过,是否专门安排一场音乐会,不过北平大剧院的新戏播出排的很满,所以才打消了这个念头。

  大幕拉开。

  一首激荡人心的乐曲,在各种乐器的伴奏下,先响彻了大剧院,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。

  开场是军营,士兵们严格训练,在休息的时候,军官训导军纪,要求休假外出的士兵们,保持好军人的形象,不要做出给军人形象抹黑的事情。

  接着军队唱着军歌,军歌是结合岳家军的事迹。

  “大明军保家卫国,忠肝忠胆忠国家。百万精兵镇山河,鼠辈外寇勿敢侵。”

  “若有外寇来犯之,军民团结驱外寇。誓死不做亡国奴,誓与国共存共荣。”

  当演员们唱完这首军歌,军官就解散了,士兵们高兴的散去,有的人打包回家。

  “哗啦啦。”

  第一场落幕,观众席上响起了巨大的掌声。

  昏暗的灯光下,只能照清路面,但仍然可以通过些蛛丝马迹,看到观众们的确被吸引了。

  前排中间的燕王,在他的脸上,人们就可以看到满意的笑容,并不似客套。

  当朱棣偏过头,坐在旁边的朱高炽主动伸过脑袋。

  “老大啊,北平大剧院的模式,这点咱的确得夸你,非常的好,不但要保持,还要大力推广出去,让更多的人看到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see98.com。新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see98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